首页 > 要闻动态 > 湾区要闻

广东厚植“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沃土

时间:2025-09-04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引领未来发展、正在“破土而出”的主导技术和重磅产业。在不久前召开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指出,将促进各项政策能出尽出、早出快出、应享尽享,让广大企业和科研人员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期,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以支持、服务企业为导向,立足于强化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给,提出12条“干货”政策措施,力争实现“六个一批”,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广东秉持务实高效的服务理念,正以强企惠企为中心,努力营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政策扶持要精准到位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琶洲实验室”)成立于2020年4月,如今已成为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量级实验室。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远清认为,政策扶持一定要精准,比如可以建立一个专家团队,建立更加专业的识别机制,把资金、资源投到该投的地方去。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创新离不开应用场景。《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围绕工业、农业、城市管理、医疗、养老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深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的拓展和产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像我们实验室孵化的脑机接口企业,包括其他做人工智能的企业,很多都是在初创期。政策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光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更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李远清说。

  广东塔斯克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塔斯克机器人”)在国内托盘机器人领域占有90%以上的市场。凭借行业首创的子母车的设计思路,塔斯克机器人的产品可以实现不需要额外载具就能直接背负托盘,减小了尺寸,从而解决了狭窄空间运行的难题。

  “《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以后,每一条我都认真研读了,感觉非常振奋人心。12条政策举措,每一条都是‘干货’‘硬货’,都切中我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目前发展的痛点难点,也为我们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塔斯克机器人副总裁田光义说。

  《若干政策措施》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列为首要任务,提出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等。

  田光义举例,作为一家中小企业,以前塔斯克机器人想找高校合作,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会比较高。“如果《若干政策措施》能快速落地,由政府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我们也能省心省力而且更加高效。”田光义期待,未来能够在托盘机器人高精度定位导航、多机器人集群调度等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

  强化要素供给,为企业发展护航

  资金、人才等要素,是各行各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决定因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同样也不例外。《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强化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护航。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腾机器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AGV(搬运机器人)与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提供商,迄今公司产品已服务超70家世界500强企业。

  嘉腾机器人副总裁陈洪波期待,广东能够打造更多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公共中试平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以前我们要开展产品中试,往往只能自己找企业进行合作,但是一些大型的应用场景的中试就很难解决。”陈洪波举例,如果要研发一款针对港口的智能无人叉车,就很难协调港口去合作进行中试。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完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源创新生态,明确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通过技术协作,联合共建面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开源社区、开源生态中心和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期待政策能快速落地,有了更多的中试平台,企业研发的动力才能更足,成本也能更低。”陈洪波说。

  在《南方》杂志记者采访过程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高端人才缺乏、引进难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这是一个新兴行业,而且整体发展特别快,又是一个高度重研发、多学科交叉的行业,之前高校也没有对应的专业。”田光义介绍,种种因素造成目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算法类人才比较紧缺。

  《若干政策措施》就“引育高水平领军人才”做出部署,明确支持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高校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开展高水平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自主培育力度等,为企业解决人才难题。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资金无疑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强产业投融资”。

  “最近出台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发展人工智能的产业链配套、人才配套和资金扶持都十分充分,力度也非常大,让企业可以全心聚焦技术创新。”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建议,“从政府的角度,可以在AI初创企业的融资信贷和股权投资方面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与产业龙头企业合作,投早、投硬、投准,通过产业链‘以投代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将在全省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加快打造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在4月1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副省长王胜表示,广东将秉持务实、高效的服务理念,以强企惠企为中心,努力营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树林表示,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将给予配套奖励。2025年,省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涵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在内的“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262亿元。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表示,广东正在制定《广东省“人工智能 +”行动方案》,计划培育100个示范应用场景与500个示范案例。同时,广东将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进“机器人+”场景应用工作。

  如何进一步落实《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东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下一步,东莞将全力打造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和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应用创新高地、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深化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应用等。

  当前,东莞正举全市之力在滨海湾打造人工智能新区,高标准开发建设灵犀岛核心区,已先后落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vivo AI研究院、OPPO全球算力中心等项目,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全国应用赋能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聚能成势。该负责人表示,《东莞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5—2030年)》正编制出台中。

  佛山是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具有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巨大优势。近年来,佛山大力推进工业数字化改造,也为嘉腾机器人、塔斯克机器人等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算力供给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工业机器人发展优势,进一步深化需求牵引,把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与当下加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起来,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落地应用。同时加快构建大模型产品矩阵,支持运营商、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牵引单位探索‘模型即产品、模型即服务’模式。”佛山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